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美 体会乡村振兴之变——第十五届“两岸新闻媒体荆楚行”侧记

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美 体会乡村振兴之变——第十五届“两岸新闻媒体荆楚行”侧记

武汉市11月6日电(新闻记者喻珮,贾金明)土家花缎“西兰卡普”怎么制作?“世界硒都”为何而成?已经湖北恩施进行的第十五届“两岸新闻媒体荆楚行”主题活动中,台媒新闻记者带上这种疑惑深层次走访调查,现场体会土家族的人文风情,掌握本地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在沥沥毛毛雨中,海峡两岸新闻媒体记者团一行赶到本地极具独特的出游地之一恩施土司城,这也是土家族吐司文化艺术地标性建筑。古香古色的石牌楼,侗族风雨桥,土家族民宅等工程建筑,让中国台湾好朋友啧啧称奇。

身穿黑披风斗篷,缠上青头帕,中国台湾东森电视台新闻记者杨钊在视频连线中往中国台湾观众们详细介绍:“这套服饰以灰黑色和鲜红色为主旋律,颜色丰富多彩,艳丽,配戴起來是一次令人难忘的感受。”

在民俗博物馆,西兰卡普的传承人梁惠兰正坐在织布机前,左手举刀,右手牵线搭桥,描线,施工放线……一幅巨型的西兰卡普正从她手上流动成霞。

“您做这一多久了?”TVBS电视记者陈韵雯问。

梁惠兰激情详细介绍,她从12岁就开始训练制做西兰卡普,迄今早已41年。西兰卡普应用手工制作挑织,纺线色彩搭配丰富多彩,是土家闺女最宝贵的嫁妆。

32岁的陈韵雯细细地欣赏着西兰卡普纷繁复杂的图案设计。“我以前专业查看了土家族的材料,但亲眼看到传统式的手工艺人当场手工编织那么精致的著作,或是感觉蛮震撼人心的。她们既能守好传统式,又能兼具生活。”她感叹地说,在内地经常听见好朋友讨论乡村振兴工作中,在复兴全过程中怎样保存中华传统文化,非常值得海峡两岸多多的沟通交流和学习培训。

恩施州森林覆盖率高达近70%,具有“世界硒都”之头衔,也是最适合人们定居的地域之一。赶到风景优美的恩施市龙凰镇龙马村,500亩茶树满眼绿茵茵,茶韵香气扑鼻。这儿是恩施州龙马新果子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茶叶种植产业基地之一,也是杭州和恩施州一对一帮扶的示范性茶树。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提高荼叶产业链增加值,企业大力推广宇治抹茶产业链。本地好几个自然村总计创建宇治抹茶订单信息示范性产业基地1073亩,立即推动困难户318户1123人完成创收,本地100余名完成大门口学生就业。有关宇治抹茶出口产品到日本国,英国。

“由政府部门正确引导,销售市场核心,茶人实际操作,尤其是引入宇治抹茶技术性后,荼叶生产制造从一季拓展到三季,既高产,又创收,农户都富起来了。”龙马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义国向海峡两岸新闻媒体新闻记者详细介绍。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创业源泉网 » 领略到中华文化之美 体会乡村振兴之变——第十五届“两岸新闻媒体荆楚行”侧记